除了「慢冻快融」,这几个细节也是提高细胞存活率的关键
发布时间:2025-09-16
浏览次数:17
作者:东极药物
1 概述"慢冻快融"是细胞冻存和复苏的操作原则,其目的是尽可能避免细胞被冰晶所伤。尽管如此,慢冻的过程也有需要快速操作的环节,快融复苏后也有需要缓慢操作的地方。我们今天就来解析一下。570-022-0040···
1 概述
"慢冻快融"是细胞冻存和复苏的操作原则,其目的是尽可能避免细胞被冰晶所伤。
尽管如此,慢冻的过程也有需要快速操作的环节,快融复苏后也有需要缓慢操作的地方。
我们今天就来解析一下。

"慢冻快融"的原因:当降温时,细胞内的水分会形成小冰晶,小冰晶又会继续聚集成大冰晶,缓慢降温能让水分有充足时间渗出细胞,避免小冰晶形成大的冰晶刺破细胞膜。复苏时,细胞外的冰晶开始融化成水,水会重新附着在未融化的冰晶上,导致冰晶变大,挤压细胞造成机械损伤,细胞内残留的冰晶同理,因此快速渡过融化阶段,也能尽量降低细胞损伤。
2 慢冻中的“快”
4℃— -20℃ — -80℃,这是传统的冻存降温三步。这三个阶段后就是转移至液氮罐长期储存。
不同实验室的布局不一样,有的样本库所有设备都在一个房间内,打开-80℃拿出样本,转身就能放入液氮罐,但有的竟然相隔一层楼甚至一栋楼。

-academy/life-science/cell-biology
“在室温环境下,从冰箱拿出来的冻存管会以10℃/min的速度升温。”先记住这一个信息。
当细胞升温至-50℃至-15℃这个区间时,小冰晶会融化重新冻结在其他冰晶上——重结晶。大量小冰晶聚合就会成为少数巨大的、尖锐冰晶,刺破细胞。
并且,在这个升温区间,细胞内的部分区域开始融化,细胞质溶质浓度升高,时间越长,细胞在高渗透压和高浓度离子下受到的化学毒性就越强。
也就是说,细胞从-80℃转移至液氮罐内要“快”,细胞暴露在室温下的时间不应该超过3分钟,否则就会造成细胞损伤。这就是冻存时要快速操作的地方。
接下来,我们再补充一个小知识。
从下方的降温曲线可见,冻存管从-20℃降温到-50℃区间时,只用了不到20分钟,但-50℃至-60℃却花了30分钟(因图中实验到-60℃后就直接转液氮了,所以并没有降温至-80℃的时间)。

实际上,在-50℃后开始直到-80℃,冻存管的降温速度就开始变得越来越慢了。其本质是随着温度持续降低,样本的温度逐渐接近环境温度时,环境冷源移除样本热量的能力开始变低,形成了一个类似平台期的热平衡阶段,越接近环境温度降温越慢。
因此,要让冻存管降温至-80℃,预留数小时是必要的——这也是为什么冻存管放入-80℃后要过夜再转移的原因。
而我们发现的常见错误有:跳过这一步直接进液氮;赶时间结束实验(比如第二天放假,不来实验室了),放-80℃后一会就转液氮。这种骚操作会带来什么影响呢?
细胞在-80℃待的时间不够,温度未彻底降至-80℃快,那么转移至液氮的安全时间就变短了。
因此,细胞冻存,有条件的应该首选程序降温盒,没条件的则应遵循实验步骤要求分阶段降温,转移细胞时速度越快越好。
3 快融后的”慢”
细胞复苏融化后,需要加入培养基重悬并铺入培养瓶皿内。常见的操作指南会建议加入数倍于冻存体系的培养基,稀释DMSO对细胞的毒性。

ging-adherent-cancer-cell-lines-4r3l28zm4l1y/v1
可是,操作指南极少提及在解冻后,添加培养基重悬细胞的操作需要缓慢,培养基应该分次滴入。
这个操作背后的原因涉及渗透压剧烈变化对细胞造成的渗透损伤。
冻存时加入的DMSO会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,在内部形成一个高渗环境,细胞则会通过“失水”皱缩达到内外渗透压平衡。而解冻后加入的培养基,其渗透压远远低于细胞。
一瞬间加入的大量培养基,会形成细胞内外巨大的渗透压差距,大量的水分涌入细胞。就像一个快速吹胀直到被吹破的气球,细胞膜也会被撑破。
合理的操作是,分次+缓慢加入培养基。第一次可以先吸2-3mL,然后逐滴滴入细胞悬液中(细胞悬液应提前转移至离心管内),加完之后轻轻摇晃促进混合。
然后再继续缓慢加入培养基稀释10倍左右。整个稀释过程控制在2分钟左右完成。
稀释后的细胞需要分瓶培养吗?我强烈建议不要分瓶,复苏过程一定会造成细胞死亡,高浓度接种,即便有相当一部分细胞死亡,剩下的细胞贴壁后,也不会因为密度太低而产生生长抑制。
最后,稀释后的细胞悬液是否需要离心?我认为大部分细胞可以不离心,将DMSO稀释10倍以后,次日再通过换液去掉DMSO,细胞仍然是可以存活的。
但有的细胞对DMSO很敏感,例如HL-60、K562、PC12细胞,那就要离心后再种入培养瓶内,离心的条件建议为200-300 x g , 2-3min。
如果你拿不准自己的细胞是否对DMSO敏感,则统一离心后再种入瓶内。
文章出自:实验外实包 想了解更多请关注:http://www.dj-cro.com/